在线购药便捷背后,处方药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近日,一位消费者反映,她误用二年级儿子的信息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父亲购买脑梗药,平台竟然审核通过,并在短短15秒内开具了处方。当她发现错误联系医生取消时,医生许久才回复“抱歉刚看见”,令其怀疑此前开单是否是AI处方。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该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消费者反映类似问题,如无处方、随意填写症状就能买到处方药。记者在多家购药平台尝试购买处方药,发现流程简便,处方药可“无方即开”“无病可开”。虽然在线购药打破了传统药店的限制,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但这种便捷背后,处方药的开具和审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叶宣的父亲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自费药物三七通舒胶囊。3月13日,叶宣在工作间隙打开在线购药平台,因一心二用,误将默认信息勾选为儿子的名字。仅用了15秒,处方就被开具。支付时她才发现购药人竟是自己二年级的儿子。叶宣认为,即便自己选择错了,平台也应该及时提醒或进一步问询了解情况。
更让她无法理解的是,当她立即联系医生告知信息填错并希望取消处方时,对方隔了很久才回复“抱歉刚看见”。叶宣怀疑,之前开单的可能是AI处方。
类似的问题在社交平台和投诉渠道上也屡见不鲜。有人表示,自己没有上传任何处方,仅简单填写了一些症状就成功买到了速福达;还有人说,用家人账号随意下单也能顺利完成购买流程。有网友分享案例称,即使胡乱填写年龄和病情信息,也能顺利提交订单,似乎平台根本没有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