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向叶紫薇表示祝贺,希望她在学校的支持下做好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的有机融合研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和农业强国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
4月2日下午,张东刚特地来到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叶紫薇送上教授聘书。这位29岁的博士毕业生,在入职不到3年的时间里,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破格晋升为教授。从启动提名程序到审议通过,整个过程严格遵循程序和标准。这不仅是叶紫薇个人的故事,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在人事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方面的努力——重视并激发青年人才的发展潜力。
叶紫薇博士毕业后回国,致力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她用交叉学科思维破解农业政策难题,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括一篇关于生物育种经济研究的文章,该文章被Science收录,实现了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历史性突破。她不仅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委托课题,还开设了广受好评的课程,所带班级荣获校级示范班集体等荣誉。
今年3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叶紫薇助理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oomuchofagoodthing:LessonsfromcompromisedrootwormBtmaizeintheUSCornBelt》的研究长文。这是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首篇以国内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ence研究长文。该研究结合了美国玉米带10个州的田间试验数据与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了跨学科的生物经济模型,首次对Bt-CR玉米抗性管理问题进行了大规模实证经济评估。研究发现,美国东部玉米带存在过度种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种子市场供应结构问题导致农户缺乏足够的品种选择空间,进而加速了害虫对Bt-CR性状的抗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