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的寒风向来刺骨,但今年更让岛民心寒的是美国副总统专机的轰鸣声。从特朗普图谋“购岛”到副总统万斯不请自来,美国对这片冰雪之地的觊觎已毫不掩饰。布鲁塞尔的一些官员私下苦笑,这种行为如同“强盗先递名片再踹门”。然而,幽默背后是欧洲大陆难以言说的苦涩——当美国将“关税大棒”与“北极战略”打包成组合拳时,欧洲连抗议都要拿捏分寸。
万斯率团抵达位于格陵兰岛北部的美国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并发表讲话,称格陵兰岛对美国至关重要,美国需要确保在北极的领导作用。他批评丹麦对格陵兰岛的安全和防务投资不足,没有履行应尽责任,并表示格陵兰岛在美国安全保护伞下会更好。面对万斯的言论,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回应说,他们不喜欢这种语气,这不是与亲密盟友说话的方式。丹麦国防大臣波尔森也在社交媒体上强烈反对美方的“霸岛”言行,连续使用“明确反对”、“这是升级行为”、“必须划出界限”等措辞,表达强烈不满。
此次“强行访问”事件反映出美国一贯奉行的所谓“基于实力地位”的国际关系处理方式。从“购岛”到“ag凯发_凯发一触即发必须拥有格陵兰岛”,美国展现出咄咄逼人的地缘扩张意图。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是美国对欧洲推进“战略自主”的挑衅性压力测试。
美国“不请自来”的挑衅策略体现出其控制力衰退但权威欲不减的心理状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演变,从布鲁塞尔到柏林,从伦敦到巴黎,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自主性探索已是大势所趋。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托比亚斯·格尔克指出,面对美国政府的胁迫,欧洲人手里也有牌,现在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出牌。
随着美国施压加剧,跨大西洋关系裂痕不断加深,近期欧洲领导人在各方面的“战略自主”表态和政策逐渐增多。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欧洲民众对美国最主流的定位是“必要的合作伙伴”,而不再是“盟友”。高级政策研究员阿图罗·瓦尔韦利指出,这一事实表明欧洲民众对华盛顿外交政策议程的信任已经崩溃,预示着跨大西洋联盟的潜在丧钟。
挥舞“关税大棒”、觊觎他国领地、背弃盟友利益……这些行为对欧洲而言不仅仅是经济或外交霸凌,更是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制度性腐蚀。冷战后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护伞的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与其继续依赖反复无常的“老大哥”,不如重新审视自身实力并认真布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