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名誉教授马颂德撰文指出,随着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美对华关税已高达145%。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将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美国的新关税政策并未基于可靠的经济模型、公平贸易规则或互惠原则,而是建立在一个将双边贸易逆差转化为关税百分比的公式之上。这种逻辑忽视了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如货币流动、全球采购、劳动力分工和消费者需求。美国数十年来一直存在贸易逆差,但这并未影响其经济发展,反而与就业增长、创新和投资并行不悖。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和较高的国内消费水平导致美国商品贸易长期失衡。加征关税无济于事,只会抬高物价、扰乱供应链,并加剧外交关系紧张。
美国新一轮关税战缺乏基本逻辑。例如,越南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不到10%,却被加征了46%的关税;欧盟的贸易壁垒与美国相当甚至更低,却被加征了20%的关税;澳大利亚海外领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没有重要出口产品,却被加征了10%的关税。这些例子表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并非基于战略考量,而是由一种“粗暴算法”决定,并未考虑实际情况和基本逻辑。
市场已经做出反应。随着投资者应对通胀、动荡和报复性关税,债券收益率飙升。跨国公司冻结投资、推迟订单,并寻找绕过美国海关的方法。加征关税非但没有重振美国制造业,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导致资本外逃。分析师估计,加征关税将使美国家庭每年额外支出约3800美元,受影响的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暖通空调系统、服装、医疗设备和婴儿配方奶粉。一些小企业已经开始倒闭,亚利桑那州一家光伏企业和宾夕法尼亚州一家服装初创公司警告称,它们无力承受价格冲击,这显示出经济萎缩的早期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