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10月的数据显示,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各地实践中,育儿补贴包括发放现金、培训补贴、购房补贴、托育补贴等。
育儿补贴是政府部门为缓解家庭育儿经济压力、优化生育环境实施的经济支持政策。目前,育儿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次性发放现金和定期发放补贴。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对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子女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第三个子女则给予5000元;山东省济南市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二孩或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四川省攀枝花市自2021年7月起实施育儿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周岁。截至目前,全市财政已累计兑现育儿补贴2897.95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出台了类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和三孩家庭分别给予2000元和4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并每月每孩发放200元育儿补贴金,持续至孩子3周岁。
从采访来看,育儿补贴范围大多涵盖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并未纳入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此外,部分城市还试行了购房补贴政策,多子女家庭根据生育数量可在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补贴。除了直接发放现金,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持续减轻家庭育儿的经济成本。例如,安徽省对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合肥市对二孩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家庭新购新建商品住房给予总房价1.5%的购房补贴。
政策实施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减轻了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宁夏银川市的三孩妈妈王蕾表示,每月200元的生育补贴准时到账,能覆盖部分刚性支出。攀枝花市东区的彭月也提到,每月500元的育儿补贴金和托育补贴券有效减轻了育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