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飞”)是1969年经中央批准建设,定点研制大、中型运输机、特种机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目前已研制形成运输机和特种机两大系列、三种平台、近四十种机型,多项产品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航空工业科技进步奖,填补多项航空武器装备空白,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新中国预警飞机的摇篮”。
2025年3月5日,航空工业档案馆组织行业专家对陕飞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开展验收评级。专家组听取了陕飞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汇报,观看了系统演示,并对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资料审查和现场查验,一致认为陕飞数字档案馆组织有力、保障完备、制度齐全、档案资源利用成效显著,满足国家档案局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要求,符合“中航工业A级数字档案馆”标准要求。
为高质量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陕飞成立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团队,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纳入陕飞“十四五”及2035年规划、年度科技工作计划,推动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试点建设开展以来,严格对标A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完备资源保障,进步迅速,不断刷新“进度条”。
一是有效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以业务为驱动,自主开发文件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接口,构建了覆盖技术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形成档案管理系统与OA、PDM等主要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有效提升公司数据资产治理能力。
二是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完成建设试点要求的传统档案数字化率达100%,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形成涵盖多领域的几十项专题数据库,为科研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撑与研究支持。
三是合理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1+N”数字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涵盖三大类二十余项数字档案馆管理标准,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专题培训领学、研讨交流深学、案例剖析促学,强化电子档案规范管理,确保标准落地实施与业务深度协调。
四是搭建档案虚拟展厅。采用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构建沉浸交互式展示空间,通过时间轴可视化、关键技术映像等,系统展现公司红色历史档案及核心产品的技术演进历程。
验收会上,航空工业档案馆高级专务、馆长计红胜对陕飞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管理高效。陕飞领导班子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数字档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科学详实,计划推进稳步扎实,从组织、经费、人员、计划等方面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二是业务工作扎实,利用成效显著。建立全面的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大力推进馆藏各类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数字档案系统用户覆盖单位科研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满足科研生产与用户需求。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探索数智赋能。积极挖掘新兴技术,依托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32B模型)私有化部署,探索AI大模型功能应用,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智能解析与价值挖掘。
陕飞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海军对航空工业档案馆长期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表示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被评为中航工业A级数字档案馆是荣誉也是动力,陕飞将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按期认真整改,全面梳理和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各项工作,持续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加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加速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更好地服务公司航空装备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